餐飲業發展趨勢2022年-台灣趨勢研究 在餐飲服務同質性高的情況下,許多的業者以強化數位服務的方式增加附加價值,進而差異化服務體驗。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109年「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報告」指出,在餐飲業提供的數位服務方面,以「POS系統(餐飲點餐系統)」的比例最高,占75.6%,較108年提升了5.7個百分點;其餘提供之數位化服務,如「線上訂位服務」、「經營網路社群或Line」、「行動支付」等比例亦較前一年度為高。 綜上所述,疫情爆發重創餐飲業經營,整體餐飲業營業收入減少,在營業家數持續成長的情況下,同業之間的競爭狀況將持續升溫。 此外,除面臨業者彼此之間的激烈競爭,根據經濟部110年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營業成本、食材、人事及租金等成本上升亦為餐飲業者所面臨之困境。 受疫情影響,進口原物料價格、國際運輸時間及費用皆不穩定,壓縮餐飲業者利潤,也迫使業者將經營成本反映在商品售價上,2021年開始陸續有業者宣布調漲。 各主要國家餐飲市場復甦時間較零售業長:美國疫苗施打較亞洲國家早,餐飲業率先於2021年回到疫情前水準,今年1-10月較2019年同期成長32.4%。 原本由台商經營、去年7月被歐洲最大私募股權基金、安佰深(Apax)以15億人民幣完全收購的中國金錢豹,在這雙江匯集處,占地1萬5000平方公尺,是武漢最豪華的自助餐廳。 一直活躍於餐飲業的提克斯國際社,其實也是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的實踐家。 雖人們總說「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但很多人仍會覺得要等企業擁有能力、擁有更多資源時才有展現企業社會責任之必要,但提克斯自創始之初便一直抱持著「為善循環」這樣的信念前進。 主食有周氏蝦捲及白腹魚羹、阿輝鱔魚意麵、赤崁棺材板、貴記蝦仁肉圓和鼎邊銼、小南竹葉米糕、楊哥楊嫂迷你粽等8道。 甜點為韓氏古早味粿、我家傳統豆花,搭配古早味番茄切盤及什錦水果,豐盛且極具地方特色,佳評如潮。 此後台北地區各機關團體爭相邀約辦展,在同業推舉下,周志峯出任台南美食協會會長。 擔任美食總召的周董,讓周氏蝦捲與安平貴記、阿輝炒鱔魚、度小月、棺材板、狀元糕等台南小吃,在總統府內飄香。 專攻高價鍋物的橘色餐飲集團執行長袁保華認為,考量成本、品質、效益,把鍋物帶出店面的「小外燴」可能成為新趨勢。 根據天下雜誌2019年的兩千大調查資料,在觀光餐飲業方面,2019年上榜之業者涵蓋連鎖餐館業者、連鎖速食業者、航空餐供應業者及連鎖飲料業者。 外燴 其中,開曼美食達人(85度C)、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統一星巴克)為餐飲業者中,排名前三大之企業。 從營業收入來看,開曼美食達人、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的營業收入均超過百億,且大幅領先榜上其他餐飲業者,營業收入領先兩倍以上。 進一步將餐飲業細分為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分析各類型業者家數(詳見圖4),可發現餐食業的家數明顯多於其他類型,106年已突破11萬家,飲料業則在105年突破2萬家,且近五年餐食業及飲料業的家數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而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的家數近年來則皆低於2,500家。 而在業者家數方面,我國餐飲業之家數在過去5年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詳見圖2),自105年13萬651家,近年來逐漸成長,至109年成長達15萬3,689家,年均成長率為4.15%。 另外,部分業者則選擇延伸既有服務,與零售通路結合打開新的市場,例如華航旗下「華膳空廚」與家樂福合作,將原本的飛機餐開發為冷凍調理包型式,進軍零售通路;連鎖速食業者「頂呱呱」則將熱銷產品「紅茶雪泥」,轉換成冰品型式,於全家便利商店限定販售。 根據過去5年的統計資料可發現,我國餐飲業之受僱員工人數在106年至108年呈現成長現象(詳見圖1),近兩年因受COVID-19疫情衝擊,109年首度出現負成長,109年及110年受僱員工人數大幅下降至39萬人左右。 其實金錢豹的價位並不低,每人238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1143元,比台灣五星級飯店的自助餐廳還貴。 但是金錢豹董事長袁昶平敢以「238」切入市場,看準的就是內地中產勢力抬頭。 經濟部統計處109年度的報告顯示,109年有近四成(39.2%)的業者與餐飲外送平台合作。 顯見餐飲外送平台受惠於疫情而快速發展,許多的餐飲業者除了提供自有的外送服務之外,也另外與外送平台合作,爭取網路行銷與曝光機會,進而開拓客源。 餐飲業者除了需設法降低內部經營壓力,其面對的外部競爭壓力以及消費者行為的轉變亦不容忽視。 疫情加速餐飲市場的變化,也導致消費者行為與偏好產生改變,在市場競爭與疫情的催化下,餐飲業者必須正視數位轉型議題,經營重點逐漸導向服務價值的提升,借助科技提升服務水準。 展望後疫情時代,提供多元化服務,著重顧客服務體驗,並邁向數位轉型,將是搶佔先機、提升競爭力之關鍵。 手搖飲料商機吸引了許多業者投入,帶動了飲料業家數與營收的成長,如人氣網紅滴妹在109年也搭上手搖飲熱潮,創立自有品牌,憑藉網紅優勢吸引了大量消費者;也有業者跳脫流行的珍奶熱潮,以手工茶凍與在地小農茶葉為訴求,打造有別於珍奶的手作凍飲,來吸引市場上不同的客群。 另一方面,隨著民眾健康意識抬頭,以及疫情的推波助瀾下,加上消費者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提高,健康飲食風氣興起,植物肉、燕麥奶等植物性餐食逐漸出現在市場上,例如:「八方雲集」推出植物肉水餃;肉品大廠「大成」跨足植物肉市場,旗下勝博殿、檀島等品牌皆推出新創肉菜單。 目前市場上對植物性餐食的接受度不一,植物性餐食是否能從小眾市場邁向大眾商機,成為未來餐飲趨勢仍有待觀察。 餐飲業進入門檻低,加上商品同質性高,因此容易被快速模仿,隨著同業之間競爭加劇,餐飲市場逐漸趨於飽和,為強化市場競爭力,愈來愈多業者嘗試提供多元化服務,並致力於服務品質的提升,積極建立品牌形象,強化商品附加價值,創造差異化的服務體驗,以與其他業者做出區隔。 自2020年起,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餐飲市場受到衝擊,傳統經營模式受到挑戰,如何在競爭愈趨激烈的餐飲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將是餐飲業者們所面臨之課題。 李振輝出身農家,從小就知道務農是看天吃飯的,天候的變化可能抹殺農民大半年的努力,因此,學生時期看好台灣工業前景,便選讀機械,畢業後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投考軍校,當起職業軍人。 人生的轉折境遇難以預料,李振輝原以為自己與農務就此絕緣,沒想到多年後仍回到最愛的農業經營。 餐飲業做為國人最喜歡的微型創業型態,其營業額也充分反映升斗小民的消費能力與市況,徐佳馨指出,綜觀近十年的餐飲業營業額,2019年之前多呈現穩定成長,但2020年因疫情出現反轉,直到2021年都沒恢復元氣,三級警戒更讓餐飲業首當其衝而叫苦連天。 點擊上面的訂閱键,將表示您同意米其林在以下情形使用您的個人數據:(i)管理您的訂閱(ii)衡量我們營銷活動的績效及分析您與我們的互動與溝通。 另一方面,由於民眾外食、聚會等意願降低,加以人力食材與包材等成本水漲船高,也是營業額大幅下修的原因。 徐佳馨補充,之前被視為餐飲救世主的外送平台,平台費用並不低,在禁不起長期作戰壓力下,讓許多業者興起不如歸去的感概,視狀況決定是否重出江湖,也使餐飲業更為蕭條。 並以最短的時間快速取得多項營業登記許可,亦於次年4月註冊完成品牌專利申請。 一星餐廳 Impromptu by Paul Lee 大廚李皞則有另一面的觀察:他發現,這幾年在地化的風潮被推至頂峰,許多主廚則更反求看自己的成長背景與特色,思考有什麼能再與本地食材搭配,並和其他人做出區隔的食材。 他舉例,蘭(Orchid Restaurant by Nobu Lee)餐廳主廚李信男曾有長時間在紐澳工作,他特地從紐西蘭帶來 Te Mana 羔羊肉、紐西蘭紅鹿里肌等入菜,希望給客人帶來不同的口感與風味;而長時間在美國學習、成長的他,也想尋找看看未來能有什麼能運用上的美國食材。 您的數據可能會與其他的米其林關聯公司(TabletHotel和Robert Parker)共用,以便我們更好地瞭解您,並在您同意的情況下向您發送促銷優惠資訊。 您可以通過管理您的使用偏好或使用我們的電子郵件中包含的連結隨時取消訂閱。 當您持續瀏覽本站時,說明您已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 來評估與蒐集訊息,提升用戶體驗,以便能根據您喜歡的內容來為您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 服務從雲端開始,他甚至親自上陣錄製影片,延伸外帶招牌菜「法式烤雞」怎樣做成美味的雞粥與炒飯。 更多元包容的餐飲選單、奈米技術的食材、回歸基礎的料理——這些都是亞洲頂尖餐廳大廚認為 2023 年將會出現的餐飲新趨勢。 徐佳馨指出,由於2021年實施三級警戒,餐飲業首當其衝,加上該產業人力與庫存都有壓力,禁不起長期作戰壓力,許多業者寧願改弦易轍,視狀況決定是否重出江湖。 宴會廳則推出超值尾牙春酒早鳥優惠價,無論大型晚宴或企業微型尾牙皆可滿足需求,預估此波餐飲活動可帶動業績成長一至二成。 君品酒店今天發新聞稿表示,目前市場上有75%的大型尾牙及大型外燴尾牙都已預定完成,18桌以下的中小型尾牙也開始陸續下訂,根據觀察,因疫情停辦尾牙的公司行號已累積3年的預算,今年恢復辦理尾牙春酒時有了更多的預算,甚至有最高開到每桌6萬8800元預算的企業團體,更指名要米其林三星餐廳「頤宮」的菜色。